各类保函的主要风险点保函的用途不同 其条款表述也各不相同 保函条款内容是否严谨规范 直接关系到保函申请人在保函项下 承担的责任与风险
以下是各类保函的主要风险点 在保函开立前 请务必严格审核不同类型保函的文本内容
提前防范保函风险
投标保函
应明确投标保函的有效期和失效日。投标保函失效日一般是投标有效期届满后1个月。如果客户以延标等理由要求保函延期,应核实报价有效期。如果延标时间过长,报价有效期届满且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应及时调整报价。避免投标保函延期后原始报价包不住,导致承包商中标后进退两难。
预付款保函
应明确预付款保函的有效期和失效日。预付款保函失效日一般不是项目完工时,而是项目发货的货值等于预付款时。因此,应结合项目进度或设备发运计划,合理确定预付款保函的失效日,越早失效越好。
另一方面,预付款保函的金额应等于预付款金额,一般应约定金额递减条款,即保函金额随着项目工程进度款或设备发货价值的增加而减少,直至保函金额减为零,以逐步降低预付款保函风险。
履约保函
应明确履约保函的有效期和失效日。履约保函失效日一般是项目完工时,即工期最后一天(一般也是质保期第一天)。履约保函金额一般是主合同金额的10%。有的客户要求履约保函有效期直至质保期届满,这实质是将履约保函转为质保保函,此时,应将保函金额减至主合同约定的质保金额(一般是主合同金额的3%—5%),由履约保函转换为质保保函。
质保保函
应核实是否同时存在质保金和质保保函的双重担保。一般而言,质保金和质保保函应两者取其一。如果客户同时要质保金和质保保函,是额外加重质保责任。因此,应尽量约定以质保保函换回质保金,优化项目回款。
|